近日,上海交大教育集团联合企业标杆学习平台公布了“2024年产教融合优秀实践项目”评选结果,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与国轩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国轩高科2024年设备工程师培训”凭借创新的培养模式和显著的实践成果成功入选,成为行业产教融合的标杆。
深耕三年,校企共育技术先锋
自2022年起,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与国轩高科国轩学堂聚焦新能源产业设备工程师岗位能力需求,累计开展9期专项培训,覆盖全国17个基地的223名设备工程师。项目以“理论+实操”双轨并行的教学模式,围绕PLC编程、运动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自动化产线调试、液压与气动系统维护等核心技术模块展开系统化培训。为保障培训质量,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组建了由省级教学名师、企业技术专家构成的双师团队。依托国家级“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的先进设备资源,针对国轩高科设备工程师岗位能力需求设计培训任务。国轩高科中国业务板块高级总监武行兵评价称:“培训内容紧贴企业痛点,学员结业后能快速解决产线设备故障率高等实际问题,显著提升了设备综合效率。”
创新模式,破解产教融合难题
该项目突破传统校企合作的单一授课模式,首创“需求共研—课程共建—人才共评”的全流程协同机制。校企联合成立课程开发组,针对国轩高科生产基地的自动化升级需求,动态调整培训内容。例如,2024年新增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与调试”课程,响应了企业数字化工厂建设中对智能设备调试和维护的迫切需求。此外,学院引入“微认证”体系,学员需通过课程考核、项目答辩、实操任务等多维度评估方可结业。数据显示,参训工程师的设备故障排查效率平均提升35%,部分学员主导的技术改进项目为企业节约成本超百万元。
服务产业,树立职教改革标杆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院长桂树国表示:“学院始终以服务区域先进制造业为己任,此次获奖是省“双高校”“双特”建设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成果。”国轩高科副总裁宋美指出:“项目为新能源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技能人才孵化范式,未来将深化与院校在标准制定、技术攻关等领域的合作。”据悉,双方计划于2025年启动“国际设备工程师联合培养计划”,对接国轩高科海外基地需求,进一步拓展产教融合的全球化视野。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与国轩高科的校企合作,不仅为新能源行业输送了大批“懂工艺、精操作、能创新”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更探索出一条产业链、教育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新路径。这一荣誉的获得,标志着产教融合实践从区域探索迈向行业示范的新阶段。(图文/常辉)
初审:窦仁伟 审核: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