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国电力教育协会主办,东北电力大学、中电联人才测评中心有限公司承办的“象新力杯”第四届大学生电力创新设计竞赛落下帷幕。作为国内电力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学生创新竞技平台之一,该赛事吸引了包括华北电力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在内的30余所本科院校和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在内的30余所高职学校参赛,竞争异常激烈。我校能源动力与安全学院学生代表队凭借卓越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成功斩获三等奖。这份荣誉的背后,正是学院特色教学体系为学子铺就的成长阶梯——那些扎根课堂与实践的育人举措,让创新种子在竞赛中破土结果。
学院坚持“理实交融、产教协同”的教学理念,构建的“课程+实训”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技能基础。电力系统分析等理论课程与智能电网仿真等实践模块深度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巩固知识。此次竞赛中,队员们在智能微电网负荷预测方案里展现出的仿真建模精准度和编程流畅性,正是理实一体课程训练的成果。从大二开始,他们就在实训室完成过多套完整的智能微电网系统搭建,“学完就练、练完就用”的模式,让技术应用能力成为他们的显著优势,在竞赛中得以充分发挥。
“导师制+项目制”的培养模式,为学生的创新能力插上了翅膀。这支获奖队伍的 3名同学,从大一起就进入电创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参与新能源微电网优化项目。竞赛要求的“风光储协同控制”核心模块,与他们参与的技能大赛项目高度契合。半年来积累的12组测试数据、4 版迭代优化方案,为竞赛作品提供了扎实的技术支撑。在备赛的关键阶段,导师们放弃休息时间,与队员们一起在实验室钻研,针对方案中的细节问题反复推敲、不断完善,这种师生同心的协作,让团队的创新思路更加清晰,作品的可行性也得到了极大提升。(图文/张锐)
初审:姜若兰 预审:郝进平 审核:刘红